
一部具有年代感十足的好剧作!
1969年,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。刚打完仗,经济需要复苏,农村急需人员,城市青年就业缺口又很大。才有了〈上山下乡〉这一批知青人命运的启航。
作为一个八零后,讲述的是我爸那一代人的经历。火车站那一幕,挺感人的。
整部剧的细节处理很到位,很有代入感。
二八自行车,周秉昆的彩虹毛裤,
平时很少吃肉。写信,发电报通信。
周秉昆家算人少的,我爸,我妈那代人,
几乎家家都五六个孩子。80年才开展计划生育。
有的甚至十多个孩子,结婚有了就生,基本上两年三年一个孩子。
由于孩子多,赚钱的只有父母两个人,那时候条件都不是很好。
故事的地域在哈尔滨,那时候我爸说的,可冷了。比现在还冷。
孩子穿的都是空心棉袄,一个个冻的跟红萝卜一样。
一条裤子,甚至很多人穿,衣服也是大的穿完给小的,穿三年又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
都穿补丁衣服,我爸说那时候一点不觉得丢人,反而说是穷光荣。


那时的人,很纯粹。用我爸来说,都傻。
不学习,天天背毛主席语录。穷的快乐,
那个年代,有个自行车上下班,都很高兴。
他说,丢过自行车,用三个月的工资又买了一辆自行车。
大部分都是大28的,后来才有的永久,凤凰26的女士自行车。
小时候最开始不会骑,掏裆骑。
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行,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。
有的下乡青年,回到了城市,有的继续在农村。
人们很单纯。彼此照顾,帮衬着长大。
那时候的爱情,很单纯,很单纯。
很少有未婚先孕,奉子成婚的。
没登记前,挺多拉拉小手。
我妈他们说,处对象都不敢大街上手拉手,
有的并肩走,有的大路两边走。怕熟人看见笑话。年轻人腻歪在一起,当时的人觉得丢人的事。比较封建思想。
一天天上着班,穷开心。
过着普通人的生活。
陈道明的独白很有代入感。
本来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。
光字片,就是千家万户的一个缩影。
家家都是平房,火炕。进屋第一件事,就是上炕捂捂手。
场景,道路,都很精良。
经历过的人,都懂。
所以,不光80后,喜欢看,九零后,零零后也喜欢看。
从1969年到2019年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为什么很多人怀旧?时代的车轮极速向前,还没来得及感受,又进去新的阶段。
从写信,发电报,到座机电话,传呼机,传呼机又分数字和汉字,然后是大哥大,移动电话。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。
摩托罗拉,诺基亚,当年那都是通信航母。
借着剧情,老一辈的苦,走过的路,我们感受一下。
所谓是没经历过苦怎知甜的滋味这么深刻。
时代的伴随者,珍惜当下,继续前行吧!
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923199819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odoho.com/31561.html